特例

這個世界公平嗎

這是最近的感受

應該說 從出生的起點 就不是公平的

有人出生官宦之家 有人出生在富裕豪門 有人出生在貧困之國

有人出生就是漂亮討喜 有人健康 有人有缺陷

你有選擇嗎 沒有

但是出生的地點 對人生有影響嗎 絕對有

只要是需經過人去審查的 這些背景都會有影響的

前陣子 老爺說 他在新德里時 觀賞了最新的007

我說 為什麼想在那邊看

他說 就是因為親戚開戲院啊

就連上次去買手錶

也是某某人的店 結果折扣下來 比美國便宜太多 因為這個牌子 美國不會打折的

最近李安3D新戲 Life of Pi上演了

看報紙 前陣子李安一行人到印度

李安沒有手機 請福斯製片老闆打電話找印度當時的副導演

去年寫過這文章 那是老爺的表妹(老爺媽媽的弟弟的女兒)

聽說在印度現在很出名的導演

 雖然公公已經退休 但是人脈關係還是很好

在印度 這個是非常重要 做任何事 就非常方便

各個領域 都有熟人 加上親戚眾多

另一個表妹嫁給孟買相當的首富等等

就像如果女兒想去那邊看拍戲等 找表妹就行了

但是在我們住的這邊 我們算是第一代移民吧

這點就吃虧了

為甚麼會有這個感想 當然事出有因

不久前 在芝加哥報紙閱讀到這篇文章

為什麼芝加哥地區上長春藤學校的比例 比起東部和西部都低的非常多

看了入學比例 真的很低

倒不是我想說 一定要上長春藤學校 只是看了報導的感想

原因好多 當中提到下面這點 才引起我注意 原來如此啊

報導上 寫著第一代移民的小孩 就在吃虧點

原來申請學校 還看你父母是不是校友

也就是校友或者父母是誰 就有加分的優勢??

雖說我和老爺也都是這邊的碩士

可惜我的母校 女兒沒興趣 老爺的 又沒有女兒想上的科系

所以這點我們可就吃虧

難怪老爺同事向他說 她幫才兩歲的小孩 已經繳了以後上大學的學費

那不就表示 學校已經准許她們以後入學 連申請都不用嗎

這種事情 我都不知道

繳的是現在的學費水準 所以不怕將來學費漲價

為什麼 有此方法

因為她們夫婦倆都是該校的校友 覺得這家學校也不錯

她們兩人也都擔任高職 又是校友

就這樣子 兩歲的小孩 已經保證將來有不錯的大學呢

女兒說 那如果那小孩比其他以後申請的學生 成績不好呢

這就是特例吧 而且不是說在落後國家的事情

所以我說 只要透過人去審核的事情 都有旁門走道的

看到這篇報導 女兒看到幾家芝加哥私立高中有名

她好奇的去看 發現是 如果是該校教授或工作人員小孩 都可以進入

其他人 就得按正常管道申請

看了只是interest pool 不是真正的申請表

上面還要有父母姓名 工作機關

申請學校和這個有關嗎

連想之下 如果是某某有名的甚麼 不管商人 政客 名人

我想應該也有大大加分

如果某企業家捐個多少錢給某校

你想 企業家的小孩 需要經過正常管道申請該校嗎

所以說 如果你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就是大學也都是保證進入的 ??

想起來 好久前 記得網友Miss LK 就告訴過我 這件事

雖說台灣聯考制度 受到批評

想到以上這些特例 我覺得聯考制度是很公平

因為申請表 我不記得必須填寫父母欄

只要你用功 成績好 你就可以考上著名公立學校

沒有靠關係 完全靠本領

私立學校 我不知道 是不是也可靠關係進入

至少在我那個時代 只看考試成績 大家靠本領拼 很公平的

不像用申請的 那是靠人去審核 都會有弊端的

甚麼理由不能進入 也隨對方的說詞 申請者也無法知道

你想想 如果某名人等的小孩 分數只差你一點點 你說 她們會讓誰進入呢??

女兒今年開始在醫院擔任義工

去年我就通過一般管道 就是填申請表 已經兩年 都被拒絕

因為申請人多

其實今年暑假開始 女兒已經加入醫院的義工

那邊的負責人都還不知道 還寄來拒絕的信 讓女兒啼笑不得

但是你想如果是醫院的人員醫生護士 必須經過這個管道嗎

我懷疑 應該是靠關係還是有特例的??

女兒後來如何自己進入的呢 因為聽到同學也在那邊擔任音樂義工

問了同學 負責人是誰(和一般desk job 不同)

女兒自己寫信去介紹自己 我帶她去面談

負責人很喜愛女兒 就讓她加入呢

面談之時 我談起 desk job的義工 申請兩次都無法進入

音樂義工負責人說 既然我現在讓你加入了義工

如果你也想做那方面 我只要去說一下 就可以進入了

我才知道 原來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關說的 都是有後門可以進入的

所以表示說 只要有認識 有關係 都可以安排進去的

就是在我認為說 美國還是算比較公平的國家

靠正常管道 因為人多 負責人從沒看到女兒

因此也沒有給她面談機會 就直接拒絕 連機會都沒有 根本就否認申請者

而靠自己去 因為有了面談機會 又彈琴後

讓負責人有非常好的印象 完全是不同的兩個管道啊

不管是那個國家 那種政治制度 只要牽扯到人 都是一樣的

當然女兒對information desk 的工作 不會有興趣

能夠靠她自己的能力 通過面談 彈奏鋼琴

對她來說 是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連這麼小的事情 擔任義工 要擠得進去

原來還是可以靠關係

這個對我來說 有點shock

一直認為 靠本事 按規矩 照規定辦事的

從這些事情 想到將來申請大學的這條路

並不只是絕對看考試成績 還有其他我們無法知道的考量(對我來說 就是有可能的弊端)

所以說 我覺得沒有百分百的公平吧

不是在發牢騷 只是分享生活上的感想

也不是說 就不要努力

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自己去爭取

在美國的機會 還是比較多 比較廣泛

只是自己先有心理準備而已

也不見得 一定要某大學 才會有出路等等

也不要因為某個挫折 就失去信心

29 thoughts on “特例

    • 謝謝你的分享 想不到有人做了這麼詳細的分析

      女兒說 如果了解了這些學校的起源和背景 就知道這些腐敗的作風了 她早就不對這些學校有任何的迷思 如果進得去(她應該不會考慮)不是幾乎天才或完美的資歷 她們無法拒絕 或是有其他我們根本無法知道的考量 進不去 不表示 你就不是聰明的學生或是你就比進得去的人差 我想家長自己要先有這種觀念

      會有那麼多學生集體作弊 表示進去的學生天資不夠 必須靠作弊?? 根據這篇文章 原來這些學校確實就是白人主掌的學校 她們要怎麼決定 你根本就無法對抗的 腐敗到應該是用錢 還要看錢的多少吧

      希望相比之下 其他的公立學校甚至私立 還能夠公正一點 不敢說是完全公正 但是至少要給好學生機會 而不是看膚色 金錢 或家長的地位

  1. 沒有,沒有保證。我朋友的先生是大投資公司VP,又是Harvard畢業,女兒功課成積也很好,但就是被Harvard拒絕。有人要捐錢都不見得有用。若要靠關係,走到哪個國家、哪個行業都一樣。這社會在很多方面是很現實的。

  2. 公不公平見仁見智,世界上很難有完全公平的體系。
    好學校其實壞學生也不少,選系不選校是較理性的決策。
    Christina別多慮,令千金優秀有主見,這樣的孩子在哪裏都會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 我不是悲觀主義者 美國還是一個機會比較多 有努力就有機會的國家 只有請她盡全力 如此而已 往她自己的目標(想要學的科系)前進選擇 不會選學校名聲才去 要看她的科系 那個學校可以學得好 最重要

      自己也是這樣的 有親身經驗 以前大專聯考 也是在法商學系中 只選商 不選法 否則早就進入那家全國最知名大學的法學院了

  3. 妳這篇文真的是讓我感觸良多!!
    講真的美國人表面上公平公開什麼都民主可坦誠
    但實際上
    關說關係等等私下運作
    比台灣還無法無天不怕人議論
    尤其是既得利益的白人們
    他們霸佔了全部他們想要的機會
    一丁點也不會留給別的族裔
    除非是他們不行吃不下去的
    才會裝大方給他人機會~~
    就連我女兒才小學在學校參加SCHOOL PLAY都讓我深深有感
    白人小孩就那幾個永遠都擔任主角
    其他人就跑龍套
    而且他們一年一年都這樣弄下去
    完全不給其他小孩任何機會~~
    原本考試成績是最公平的
    但因為此地入學還牽涉到面試甄選
    馬上又掉入人為的影響和運作~~
    當然講到底咱們只好自己多努力
    不過就覺得對小孩很不好意思且心疼~~

    • 聽了大家不同地方的消息 原來如此
      女兒說 要是白人甚至印地安人 只要不太笨 她覺得進入大學都簡單多了 因為有保障名額 她笑說 印地安人更容易吧 她全校只有兩個 相信大學都有給她們的保障名額 問題是亞裔聰明的太多 光看他學校從小學的gifted program 都是她們亞裔 女兒小學時 還很可憐 只有她一個是女生 又是亞裔 竟然沒有半個白人女生 所以她說 要是生為白人女生 也比她容易進入好學校 真的讓人不解 所以大學是看種族顏色 而不是看實力

      妳們小學還要面試啊 我們這邊就還好 幸好一年級老師(非常mean的一個老師)雖然非常敵視我們 深深感受 因為有次剛好請假去巴黎 回來老師竟然說 你不在時 我們很快樂 一點也不想你 讓女兒永遠的創傷 幸好她還有點良心 推薦去考試到gifted program 沒有漏掉女兒 之後的甄試跳級的學科 都是用考試的

      所以女兒說 種族我可不可以填 其他 不要填亞裔 真的對不起她了 只能請她要努力 不要喪氣

      • 很抱歉多嘴一些。以我兒子申請學校經驗,其實申請學校還是公平的,當然有的學生成績樣樣好但沒申請上名校,也有看似不怎樣竟然申請上。這也要有一些許的運氣,申請時你寫的essay也是非常重要。admission officer 如何在上萬上千的申請書中挑出你?你要有能讓他們為之一亮的東西,表現你比其他申請者更特殊, unique的地方。essay的重要性不能忽視,但絕對不可找人代寫,而且要誠實。誠實非常重要。

        另一個是你如果有能參加比賽,拿全國的獎項,卅的獎,團體,各人都有幫助。但最好是全國獎項。我知有二位亞裔女孩都有西門子科學獎,進入final,就被H, P, Y, S, M錄取,她們兩個最後都選Harvard. 一位學物理,一位走經濟。她們都很enjoy在Harvard 的生活。

        現在的青少年,父母要當虎媽也很困難吧,他們比較自我中心強。但畢竟未成年,父母還是要督導,給建議。小孩本身要能自動自發。所以所謂的不公平,特權在申請學校上是佔很小的比例,你們還沒加上學校教職員工的子女優惠呢?族群的問題,白人也會很不開心,都是你們亞裔害得他們的名額也縮了。白人也會認為不公平呢!

        掌握手中自己可以創造出來的成果來和大家競爭,若未果也不會感到後悔。一切就是盡力。美國還真算是較公平的國家了。順道報一下昨天Harvard Early Action公布放榜名單,亞裔就收了200個,應該算不少吧。

        • 昨天我才向女兒說 有關運氣呢 有時候確實如此 不過就是說 美國機會多 萬一有個挫折 也不是人生末日 都還有轉折 補救的機會 但是自己不努力 怨天尤人 就不對了 重點是要有盡力 結果如何 就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了(因為這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原因) 這只是我想說的而已

          至於族群問題 我還是覺得應該只看成績學生表現 而不應該先設限額 那樣子 是變相的不公平 不能說 全校大都是亞裔 就不行 或者說 都是猶太人 就不行 一定要是白人 或者說 白人說 都被亞裔害的 沒辦法啊 你自己成績不好 怎可以怪別的族群表現比較好 這不應該是種族比賽 應該是實力的比較吧 學校員工職員 我有提到 女兒查的一家私立高中 就是如此 她們是一定可以進入 其他人 就得填表了 相信大學也應該如此

          我還是覺得不公平 不是少數 因為如果有事先對不同種族 設定名額(是不是如此 我不知道 我們還沒申請大學 也無所知曉內幕 不過女兒是這樣告訴我的) 這就是不公平的開始 如果你是亞裔 就已經是劣勢 這樣子不就penalize 這些學生 even 她們比其他人成績好表現也好 只因為名額滿了 應該是看成績表現 谁說這些大學就是應該白人的呢 一樣都是美國籍 不應該分皮膚的顏色 為什麼分是不是白人 美國不是大熔爐嗎 應該每個人的機會都是相等的基礎 才是公平

  4. 想起以前在TW時都說米國人最講守法,最恨說謊,事實上…..,笑.
    先別擔太多心,我家某人的姪子(就住你們那),選讀了可直升醫學院的學校–因為比較便宜,
    幾年讀下來,自己不高興,說學校太差,
    自己又到處申請,面試,今年秋天已在U of Penn讀醫了,好像還有點助學金,不然家裡負擔太重,
    朋友的女孩Princeton卻上了Mt. Sinai,是個非常聰慧又努力的孩子呢,
    沒一定的事.

      • 也有很多沒進藤校啊,上名校是不是比較好? 我不確定.
        以上兩小孩,#1從小就被逼,人生早定了,就是讀博士><! 功課至上,參加各種數學比賽(回台時都曾幫買數學練習參考書),還好小孩挺得住,但家庭親子關係極緊張,小孩人際進退完全無知(或認為不需要?),進了大學後因再無需家裡金援算是99%獨立,父母已是半個過去式了. #2 因想進加州S醫學院,父母運動關係得以到裡面某實驗室暑期工作,當然孩子也非常努力,可也沒能進去,因為拼太累了,畢業後就休息一年,明年再到Mt. Sinai.
        多年來,也知道逼小孩上名校的悲劇多起,而唯一知道雙方都快樂的是孩子上了West Point,小孩讀得開心,父親也因此公司特別重視.
        最近好像又是收通知的時候了,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父母的真了不起.

        • 我到目前為止就是 不是tiger mom 的做法 希望她快樂 不要抹殺快樂青少年 也不逼她 也沒有像你說得這樣打點她的人生 都是在玩吧 我也沒像有些人 為了小孩上好的學校 特別搬到那邊 甚至不同州的私校 我還沒到那種地步 想說 她如果夠聰明 公立學校也好 前提要努力 不努力還是不行 因為起點的一些因素已經不利 就必須更加努力 這是最近她自己反省感受 成績不能不好 自己必須加油了 高中前 她都利用小聰明 很好應付 考試前一天隨便看看 就可以了 現在覺悟 美好時光不再了

          也聽過很多上名校 最後功課競爭下 小孩子倒了 這個我也怕 天天念書 沒有life 書呆子那種 我不鼓勵

  5. 妳不要想那麼多,前一陣子有個新聞,一位中國人,他捐錢給一家藤校,就希望他孩子可以被錄取,可是落榜了,他很不高興覚得被騙,所以要告那家藤校。這故事真假我不知道,是網上看到的。甘迺迪家族大都是Harvard, 馬英九女兒不也是一亇Harvard 一亇Brown嗎?中國最新領導者習近平女兒Harvard . 為什麼? 權貴子女。但藤校錄取名額大部分是我們這樣的普通人。
    我認為藤校錄取大部分是美東的學生,我不認為西部被錄取的多。高中的排名也很重要,也許這也就是好學區的房價高的原因。還有亞裔的學生是跟亞裔在爭名額,印度人算亞裔。亞裔男和女孩又有分,亞裔男比亞裔女更難被錄取。國際學生又是另一比例。那還有白人,黑人,墨西哥裔等其他族群。其實醫學院的申請也一樣,亞裔男所被要求的分數不管是gpa或GMAT 都要比其他族裔高很多。其次是白男再來亞女,白女。我們亞裔是最吃虧的族群。

    但是這都不是我們可左右的,唯一我們可做到的就是,學校成績要好,SAT成績不一定満分但也不可太低。即使九年級十年級上學期不理想,下學期拉上來,十一年級,十二年級上學期保持在好成績也是很有幫助的。做好能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是最重要了。

    另外課外活動,每年暑假也是重要的。尤其十一年級升十二年級的summer是最重要的,不可浪費那個summer。老實說除了HPMYS比較難進,其他好像不是很難,也許是我們的高中進名校錄取率比較高的感覺。

    我家的原則是選系不選校。供參考。

    • 我女兒也是如此說 如果是少數民族的黑人 墨裔還比較好 就是亞裔最吃虧 競爭最大 因為每個族裔大該有quota 偏偏亞裔又比較聰明 所以自己族群互相競爭 這種保護族群的quota 我也不認同 應該就是看成績課外活動等 而不是說每個族群先有內定的比例 這樣的結果 反而是反向的種族不平等待遇

      所以我現在就開始後悔 應該當tiger mom 讓她當時就進入必須住校請申請才能進入的特別高中 現在已沒法進入 有年級限制 捨不得她那麼早離家住校 那個學校又是完全州政府補助 連住宿都不用錢 又在我家隔壁的城 那些私立學校 學費一年竟然和一般大學相同 真可怕 我現在怕的就是要看高中的名聲 只讓她念普通高中 申請上 就差人一截了 如果說 大學要看你上的是甚麼高中的話 不是名校 就打折 那可就吃虧了 中西部這些一般的普通高中 都不著重名校 這是那篇報導說的 學生都只想上中西部的學校而已 所以當然學校這方面的督導就偏差了 難怪女兒說 在學校 聽到同學也都是如此的目標而已 不過女兒也是要選系 她不覺得說 要進入名校才會成功

      報導上 比例高的就是加州和東部某些州 說是那些學校都有著重這些名校申請等 所以說 妳們的學校是好的 從以前進入的人數 就知道了

      我也是勸她要加緊認真啊 就是辛苦這兩年 就決定你的人生 不能疏忽的

      • 我們的原罪就是亞裔,可是如果按成績錄取,那所有的名校不都變成亞裔學校了嗎?那其他族群呢?學校就沒多元化了。具說以前名校是限制猶太人,現在是亞裔,換個對象而已。

        妳不要當tiger mom啦,順其自然,還有機會,才十年級上學期,又不是已經11年級了。學校的競爭氛圍也會起一些作用,大家都很拚,小孩自然就會有戰鬥力,反之就是較鬆散。所以大部分小孩都是上卅立大學,你要有很特殊的地方,才能上大藤校或名校。

        我們的高中在我兒子前一,兩届H, M, P, Y, S録取率並不高,但至少有1,2個。從我兒子那一屆開始比較多一點,陸續又增加了不少。他的大學,東部的高中一個學校錄取率達到20〜30多人,所以我才說這也有地域性的差別。我們的高中被Berkeley 録取,應該超過百人,実際去唸的有70〜80多人。但其他在bay area 的高中上Berkeley 的人數就沒我們高中多。Stanford 錄取palo alto高中的人數也比其他bay area高中人數多很多。地域性也會被考慮的。

        做該做的,盡力就好,但也要犧牲一些自己的嗜好。

        • 那篇報導 就是說有地域性 東部的比例很高 好像學校都是錄取比較多當地的 難怪妳們高中上Berkerley 這麼多 真嚇人呢

          當然還是要靠自己努力 也不要為了這樣報導 就放棄自己的理想 不過她倒沒有說 一定要東部的學校

          哈哈 最後一句話 就是啦 我早就告誡過 一定要好好努力兩年 過後 才能放輕鬆

  6. 申請學校的事,因為週遭有不少學子和家長,所以早有耳聞
    只是我們家對名校沒興趣,所以聽聽就過,
    不過父母校友身份的優勢是早就知道的事,
    校方美其名是為發揚家族傳統,讓家族各輩都能有同校的“佳話”
    說穿了,就是我們從小知道的私校關說
    在台灣也是這樣,這裡也更是這樣,好像到哪都是呢!
    (在台灣的私立學校﹣﹣公立好像也是有的,在聯招制度下,當然也有著“特別名額”的存在的)
    只是說,這裡選擇多一些,要繞道找到好學校又不受“傳統”影響,可能比在小小島上可行。
    公平本來就不是原原本本地存在著的。。。
    比方說一些外國跑來免費生小孩領福利拿糧票的有錢人,正大大方方的用著我們納的稅呢!
    而我們卻乖乖的付著保費或醫藥費(好吧!這真的是我的地雷)

    義工的事我想真的就是有的,
    朋友的小孩參加“慈善樂團”,意外發現連這種一年一次的樂團,
    也有著深深的裙帶影響在裡面,比方說委長的小孩雖已畢業
    但他認識或找來的朋友小孩就能坐某些位子,諸如此類的事

    兒子在今年第一次了解到學校裡不公平的事,受傷頗深
    他說老師比較喜歡有年長sibling 的同學,或有的家長她都認識會一直跟他們的小孩說話
    因為她以前教過,或是知道認識著小孩或家長(老師幾乎都會認識同年級所有小孩)
    我又不是那種常在學校出入幫忙的家長,老師自然也不會“認識”我
    所以在課堂上特別關照那些同學,對他們的問題特別有耐心,
    尤其在一開學時,感覺大概最明顯

    會發現這事是因為他回家時問我,為什麼他沒有年長的sibling,他好羨慕之類的話
    原來不是因為想有伴,而是在小小的社會中,發現“關係”的影響
    我只能說,孩子啊!這就是社會啊!

    • 你說得這種移民 我們這邊也有 而且因為她們的所得在國外 所以也沒繳稅 還領貧戶救濟等 開的卻是名車 住的大房子 繳稅的人 在養這些人 人就是很會利用社會的弊端 鑽漏洞 對自己有利的 我們奉公守法的 就吃虧了 但是做人的原則 我還是不會違背 雖說看那樣的人 不習慣

      老爺朋友的小孩 那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呢 不是私校 原來校友這麼偉大 難怪我母校經常電話信件要我捐贈 因為自己申請研究所 也沒感受到這種事 而且還有獎學金 不過我的也是州立大學 所以我向女兒說 對不起囉 我們的母校 你都沒興趣啊 我也才領悟 甚麼是靠關係唉

      台灣的話 我上的是公立大學 靠自己努力 我還不知道背後也有這種事 大概就是有僑生名額的 那些大概就是包括特殊名額吧

      我最不喜歡背後送禮物觀說的 所以也不曾和女兒老師有何接觸 不過回想起來 女兒在小學也是沒有受到特別待遇或老師喜愛 難道也是沒有sibling 小學時 我們還是少數的非白人 感覺上 班上的白人媽媽都是一夥的 我深深感覺 擠不進去 還有甚至正面看到 也不理你或打招呼的 國高中還好一點 學生多 老師多 比較公平點

    • 外國跑來免費生小孩領福利拿糧票的有錢人,正大大方方的用著我們納的稅呢!
      而我們卻乖乖的付著保費或醫藥費=====(這個也是我的地雷!!)
      這實在是太不公平的事啊.

        • 沒有辦法,當這些只是案例時,撇撇嘴就算了;當你週遭的朋友變成受惠者時,就是因為你知道他們是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水平(賭場出入隨手幾千美元玩玩…),而自已卻自食其力努力在學校餐廳打工著時,那感覺是很微妙的。那是以前其中一個close friend, 當時全鎮上只有他們開著一部BMW新車,他們卻拿著醫院送的carseat等著不怎麼意外有的BABY, 完全不用擔心已經政府買單的生產費用,還告訴我他們領的一堆糧票卻不好意思在結帳時拿出來用,覺得“丟臉“— 我完全不知道要怎麼回話才好。
          現在我們工作著付著稅金,尤其在這種華人不少的地方,看著一堆來待產的人結伴在逛Target,我很努力的克制自已不要去猜測他們之中有多少人是單純著付錢來等生公民小孩的,真的。

          • 像這樣認識的朋友的例子, 讓人真的很難釋懷的. 我還真的會變沒辦法跟怹們作朋友了, 因為, 在聽他們講述種種不公平的狀況時, 我的腦子恐怕會控制不住我的嘴巴, 講出我內心真正的感受了~~

            長久以來我們認真認分的盡法定的各種義務, 在這些鑽漏洞的人眼裏, 應該是笨蛋的行為吧.

            之前我還有朋友沒身份但來美國生孩子, 又不繳醫藥費, 當然公家吸收了, 由全民來買單. 我問她為何不交?? 又不是沒錢. 她不以為然的說, 一萬多元美金的生產費太貴了!! 付那個錢才是笨. 我只能講, 不公平的事但讓全民買單的, 全世界滿滿是啊~~

          • 這樣當然無法做朋友的 我有這種經驗 大概太堅持原則吧 人家也可能笑我們真的是笨蛋吧 奉公守法的做人

            每個人自有自己的一把尺在頭頂上 我們只能自己按著自己認為對的去生活 像你說的 沒身分來生小孩拿公民的 太多了 只能說 美國的法律 這樣子 太容易讓人佔便宜吧 這些鑽法律漏洞的人太多 而我家老爺是銀子交給政府的人 規規矩矩的做人

回覆給beba macka 取消回覆